中新网福州11月30日电 (叶艺琳)“这些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落地性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的,真的让清新福建成为台胞们首选的幸福家园。台胞在闽追梦、筑梦、圆梦完全无后顾之忧,我们可以在这里心无旁骛地把工作做好、事业兴旺、生活出彩。”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蒋佩琪如是说。
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 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9月发布以来,福建着眼广大台胞需求,立足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研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并在27日上午召开的福建省贯彻落实《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中进行详细介绍首批15条措施,在闽台胞台商反响热烈。
作为福州市台协会会长,深化闽台经贸合作的几条措施是蒋佩琪关注的重点,她表示,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一清单、三优先”管理,“台农贷”线上办理升级,金门、马祖地区的企业以及在福建登记注册的台资企业可申报“福建老字号”,甚至优先推荐参评“中华老字号”,这些举措必定助推台商台企以更大的步伐在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2017年来到福州工作的阳光学院校长顾问、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彦彬,是阳光学院第三位台湾教师。当前,阳光学院的台湾教师队伍已壮大到几十人。此次发布的措施中,“将在闽台湾教师纳入福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引起了马彦彬的关注。他表示,这个政策精准针对了台湾职业教育师资过剩的问题,但要能有效吸引台湾教师来福建工作,还需要更好的描述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好处,因为台湾并没有这个名词、等级或类别,岛内教师对此恐怕比较陌生。
“进一步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范围,新增一批职业技能资格采认项目”,这一新举措也引起长期在平潭生活的台胞的共鸣。作为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2018年率先推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试点举措。对于此次福建还将新增一批职业技能资格采认项目,平潭台协会会长吴政言表示乐见其成,“有了直接采认职业资格,不仅方便了台胞来大陆就业,也为大陆企业‘招贤纳士’提供了参照。”
亲身感受政策利好的在厦创业台青萧子茜,在15条措施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就将内容转发给了自己的家人,“家人对我后续的创业之路信心更足了”。同时,她表示,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旅程,希望在两岸青年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深入融合发展,共绘美好未来。(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南宁11月30日电(记者 蒋雪林)一块普通石头,经过细心描绘,化为精美艺术品;壮族的文化符号壮锦,以石米绘就,这事情发生在广西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老师黄雪芳介绍以石米绘就的壮锦。 记者 蒋雪林 摄
“作画过程的色彩搭配,还有细节,都比较吸引我。不过,更吸引我的是,它本身独特的绘画方式,因为它是在石头上作画的,很酷!”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五(1)班学生温睿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图为温睿祺(左)与同学在石头上绘画新能源汽车。 李媛媛 摄
温睿祺2023年下半年进入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崇真石艺坊学习以石头作画。崇真石艺坊成立于2019年9月,学校旨在通过石头艺术课程,将石头艺术进行生活化整合,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石头艺术的了解,助力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自信。
图为崇真石艺坊内精美的石绘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记者见到温睿祺时,她正在跟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教师黄雪芳学习在石头上画小汽车。黄雪芳老师指导她根据石头的外形进行汽车的设计,描绘的是以植物绿色为创意的绿色新能源汽车。
图为黄雪芳在指导学生用石头绘画。 记者 蒋雪林 摄
黄雪芳表示,由于崇真石艺坊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材时,会结合学生情况,初级课程主要教会学生认识并使用不同的画材及工具,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到了中级课程,我们就会让学生懂得观察石头的外形,学会应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到了高级课程,我们就会融入一些二十四节气及民族文化等,目前学校还在不断优化课程,希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师生共同完成的宁明花山岩壁画石绘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黄雪芳介绍,学校在开展石头艺术课程时,非常注意将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壮乡的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等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中,把“有色”的石头画,变成“无声”的民族文化教育。
走进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崇真石艺坊,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完成的世界文化遗产宁明花山岩壁画石绘作品;可以看到以石米绘就的壮锦;也可以看到学生们根据石头形状绘就的壮族铜鼓。学生们运用综合材料在石头上展现二十四节气和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学生们将石艺与旖旎风光相结合,把研学活动中捕捉到的自然美呈现于石头上。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学生用综合材料在石头上呈现的二十四节气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蓝瑞美表示,学校秉承“做宽”“做活”“做精”石艺坊的创建理念,致力于让石艺坊成为学校的艺术孵化器,引导学生从鉴赏走向实践,从兴趣走向专业,真正让课程实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美育效果。(完)